www.hnlqw.com
以吾辈之力量,续家乡之革命 ——汝州市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5-10-29 16:13:44 浏览量:175
马英的故事让我数次泪目,1919年出生于汝州市米庙镇长马村,10岁被卖为童养媳,连年的天灾和人祸让她的生活苦不堪言,1944年9月,八路军挺进豫西后,给马英的生活带来希望之火。这位苦难的农村妇女,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她不仅全家加入民兵组织,而且动员全村人民扛枪抗日,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八路军送情报、筹军粮。1945年7月12日,日军进犯抗日根据地,她组织百姓撤离安全地带后又折返家中销毁筹粮账单,不幸被敌人俘获。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刘波涛烈士的家乡是蟒川镇娘庙村,“自古英雄出少年”家境一般的他却有着不凡的故事。初中开始就接触先进刊物,参加学潮运动。1938年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先后获得“劳动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后来又经历三次南下,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第一位。1947年3月,在郸城西南罗楼村为土改开展群众工作时,不幸被敌人杀害,时年32岁。他说“能保留一人一枪,就是对革命的贡献”。
观看两位英雄的事迹,让我思考这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让马英在酷刑面前不改其志?是什么信念让刘波涛选择最危险的道路?我想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是对党的坚定信仰。马英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气节,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壮丽篇章。因为有信仰才无惧敌人的屠刀,因为有信仰,才有以身许国的勇气。
两位烈士的血没有白流,如今的汝州人民已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鲜花烂漫车水马龙。他们是伟大的人民英雄,数百年后,我们将鲜花献给英雄,更应将先烈精神永远流传。马英保护的不仅仅是一份账单,刘波涛牺牲的也不仅仅是生命。
铭记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对革命先烈最好的传承就是以华夏子女的责任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建设的更好,像张桂梅老师那样“红梅傲雪,大爱无疆”,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敢医敢言,勇于担当”。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不变的信仰。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握好这份接力棒,面对学习不骄不躁;面对困难,不屈不挠;面对祖国,无私奉献。将前辈书写的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永远地续写下去。
班级:24本科协议班
指导老师:范燕婷
(汝州市老促会 汝州市科技中专选送)
(责任编辑:张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