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党建新高地
河南省新安县是二类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境内红色革命资源十分丰富,蕴含着共产党光辉奋斗历程与厚重的精神内涵,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文旅产业迅猛发展、党员教育培训需求持续增多的情形下,该县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措施,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党建实践中,构建多元化的党性教育体系,既适应习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要求,也成为优化基层党组织创建、提升组织效能的重要路径。
一、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夯实阵地建设基础。一是组织县党史研究室、县志办、文物局、老促会、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系统性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组建专业队伍深入调查区域内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重点区域,全面梳理资源存续现状,为后续保护与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立动态更新的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精确记录各资源点的地理坐标、历史沿革、保护情况及文化内涵等信息,健全红色档案管理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平台。三是深入探析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意义。组织有关部门资深人士及相关学者,通过文献分析、口述史料搜集、实地考察等方式,全方位阐释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助力大众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二、创新融合模式,构建多元化实践阵地。一是打造红色文化沉浸式党建教育基地。在红色场馆设施内设置特色学习教育空间,配备专业讲解团队与教学设施,通过场景再现、角色扮演及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红色拓展训练等实践活动,增强党建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符号,将其融入空间规划、视觉设计、传播策略等环节,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辨识度和传播度。二是依托红色文化场馆资源打造线上党建服务平台,利用3D建模、全景摄影等技术数字化再现馆藏文物及历史情境,通过平台举办线上知识竞赛、直播党课等活动,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党建教育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三是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镇村建设党建实践基地,系统挖掘整合全县区域内红色资源,开展以传承教育为主题的公共辐射空间,安排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活动和调研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同乡村发展紧密结合。

三、完善配套体系,提升阵地服务质量。一是构建高效迅捷的交通网络及服务体系。在红色文化资源集聚地增添定制公交线路和设置标准停车场,覆盖红色景点与党建基地,为全县党员、群众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完善实践基地的配套建设,重点改善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设施、休闲空间与应急救护点的功能,提升游客体验品质。二是加大红色文化与党建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讲解员和党建指导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准与服务水平。推动省内知名高等院校开设寻根扩能实践教育课程,培育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三是运用数智化手段提高党建实践基地的运作水平。依托大数据分析工具,设置智能导览终端、二维码解说系统等设施,增强服务便利性,搭建线上集成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四、强化宣传推广,扩大阵地影响力。一是利用传统媒体结合与新媒体进行推广宣传。利用有线电视、报刊、广播等新闻平台,开设红色文化和党建专题栏目,用纪录片、访谈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展现党建工作成果;借助大家喜闻乐见的微博、抖音、小红书等载体,发布短视频、图文及开展实时现场直播等形式,在互动中提升受众参与感悟度。二是打造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红色文旅党建品牌。设计带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用品和办公设施,创设兼具宣传教育功能与实际应用价值的文化载体。三是在红色文化景点及基地定期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开展“红色文化旅游节”“重温革命历程”主题党日活动,举办红色文化论坛、红色歌曲大赛等,提升党建实践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的高度融合,全县基层党员干部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党建工作要在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中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信念,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在红色信念精神中汲取时刻为民、迎难而上、奋勇前进的磅薄力量,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实现习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两个更好”落到实处。
(新安县老促会 连平 卫巧 铁山)
责任编辑: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