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网站首页/情系老区/情系老区
情系老区

爱的接力与梦想的飞翔 ——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二十年贫困大学生资助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07 16:19:26  浏览量:88




爱的接力与梦想的飞翔

——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二十年贫困大学生资助纪实

卢氏县老促会  雷燕

 

在豫西深山区,有一片被岁月铭记的土地——氏县,一个承载着无数革命故事与英雄梦想的老苏区。然而,岁月的车轮并未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太多的繁荣与富足,自然条件的限制让这里的发展步履维艰,教育资源的匮乏成为必然。优秀师资力量不断外流,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艰难求学。许多家庭为了生计,父母常年奔波劳作,收入却仅够勉强维持温饱,面对孩子的学费,他们常常愁眉不展,望洋兴叹。无数怀揣梦想的孩子,因经济困境,求学之路充满坎坷,大学梦似乎遥不可及。

幸运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贫困学子们前行的道路。作为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办公室一员,亲历并见证了历时20年美好故事的每个细节。

资助萌芽:初现曙光,精准筛选

一)一纸传真,开启希望之门

时光回溯至2004年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一份承载着希望的传真,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卢氏县老促会办公室的平静。我接到县委办机要室的通知后,迅速取回了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省老促会)发给县委办、转至卢氏县老促会办公室的传真。那几张薄薄的纸张,承载着一个无比厚重的信息——省老促会即将携手省教育厅,开启一项针对全省革命老区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计划。

这一计划将以河南省内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5所高校为依托为老区贫困学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资助分两类,一类是考入5所高校的全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生,从入学到毕业实行学费减半。另一类是考入5所高校的全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特困生,每校各10名,享受四年大学学费全免的优厚待遇。而卢氏县作为豫西老苏区、革命老区中的重点帮扶区域,获得了1个珍贵的全免学费推荐名额。

消息传来,卢氏县老促会上下为之振奋。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老促会会长彭修身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立刻召集大家,神情严肃而又充满期待地说道:“这是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咱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把这个名额落实到最需要的孩子身上,绝不能有半点马虎,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他的心中,这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关乎着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未来。

(二)细致摸排,锁定受助对象

怀揣着这份责任,第二天我就跑到了县教育局的招生办,并说明来意。招生办的工作人员热情帮忙,从电脑系统中仔细筛选出14个老区乡(镇)考入以上5所高校的学生名单,并打印成册。

手中握着这份名单,我深知工作才刚刚起步。当时,手机在山区的普及率极低,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我只能借助固定电话,逐个联系学生所在村的村委会。向他们一一了解学生家中有几口人、几个学生、有没有慢性病人、家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什么等等?手中的笔在纸上飞速记录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收集完初步信息后,我与同事们展开深入讨论。大家逐一审视每个学生的情况,重点关注那些家中人口众多、学生数量多、有慢性病或丧失劳动能力,且除了种地再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经过层层筛选,初步确定了几名帮扶对象。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之后,我与时任县委办副主任兼老促会秘书长白旭东深入乡村逐个家访。最终,来自官坡镇大块村的一名大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卢氏县首位被确定申报的受助对象,并顺利获得批准。那一刻,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仿佛看到了这个孩子未来的希望之光被点亮。

 

卢氏县老促会陪同省、市老促会领导到范里镇学生家中家访

成长壮大:多元拓展,一路同行

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卢氏县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如同茁壮成长的树苗,愈发枝繁叶茂。

2007年,是资助工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新增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2所大学。这2所大学的加入,为老区学子们拓宽了求学的道路,让更多怀揣梦想的孩子有机会踏入大学校门。2010年,这一支队伍进一步加大,新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后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后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后为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5所大学。至此,参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高校数量由最初的5所跃升到12所,基本涵盖了全省的知名高校。从2004年到2024年,卢氏县每年都有2-3名学生获得学费全免资助,20年来从未间断。这些受助学生如同荒漠中的绿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希望。

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资助渠道更加多元化,卢氏县的贫困大学生们拥有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们的资助对象也不仅限于14个老区乡镇,而是面向全县19个乡镇。2013年,河南省老促会联合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启动了“传递爱·让梦想飞”特困大学生资助活动。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出资120万元人民币,精准资助河南省户籍考入省内外二本以上大学的学生120名,每人获得1万元的高额资助。卢氏县有2名学生有幸获得这份爱心助力,他们怀揣着希望与感恩,开启了大学之旅。其间,《大河报》也参与到资助活动中,同样为贫困学子每人资助1万元,为这些孩子的梦想注入强大动力。

 

2018年“传递爱让梦想飞”捐资助学现场

时光流逝,爱的接力仍在继续。2019年,河南省老促会基金会继续开展“传递爱、让梦想飞”大学生资助活动。这一年,资助体系更加完善。由河南省老促会、老区建设基金会出资200万元人民币,联合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大河报,由省市县老促会系统推荐320名,由《大河报》社在全省范围内推荐60名贫困大学生,接收社会推荐20名,共计400名,给予每位大学生5000元的资助。卢氏县作为豫西唯一老苏区,自然也享受到了这份关爱。2021年,卢氏县又接到上级老促会“情系老区、圆梦大学”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的通知。这一年,卢氏县在这次资助活动中收获颇丰,共有15名大学生每人获得6000元资助,成为历年获助人数最多的一次。

2023年7月,河南省老促会再次发力,启动了“情系老区·技能河南”公益活动将目光聚焦于考入省内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生群体,全省600名新生每人资助2000元,助力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卢氏县职业高中党政办主任王娟老师的协助下,卢氏老促会积极申报并最终有9名学生成功获得资助,开启技能成才之路。

回首这20年,从2004年到2024年,卢氏县老促会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从未停歇。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12人,其中学费全免48人,获助1万元17人,获助6000元15人,获助5000元23人,获助2000元9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梦想,是无数家庭的希望曙光。

家访之路:翻山越岭,情暖人心

家访,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20年来我们资助工作的常态。家访,不仅仅是一项政策的落实,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对卢氏老区人民深情厚谊的回应。家访的路,不平坦。每年家访都是七月酷暑,每年家访都是我和主管领导县人大原正县级副主任、三届十五年全国人大代表、老促会副会长刘世铭一起,由翟师傅开着车,三人顶着烈日,翻山越岭,踏上家访之路。由于车辆老旧,车内空调制冷效果不佳,闷热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大家满头大汗,索性关闭空调,打开车窗,翟师傅打趣地说:“这比空调来劲多了!但就是土大了点!” 

卢氏县老促会在家访

卢氏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考验。记得最初几年,通讯不便,我只能依靠固定电话与学生提前沟通,规划路线让他们站在路边等着之后,随着手机的普及,情况有所改善。有时正开车走着,深山中突然没了通信讯号,为了找到学生家,我们只能边走边打听,走错路是常事,乡亲们淳朴的笑容和热情的指引,成为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即便这样,我们心中那份对贫困学子的关爱,却如同山间清泉,清凉而坚定。

家访,是了解,更是感动。好不容易找到学生家,眼前的景象往往令人心酸。破旧的土坯房,家徒四壁,几件简陋的家具摆放其中。每次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渴望与家长们满是感激的目光,我的心就会被深深触动。我们细致地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认真地记录,翻阅学生的录取通知书,那份沉甸甸的期待,仿佛也在告诉我们: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我们,正是那把开启大门的钥匙。

携手同行:众人齐心,共筑梦想

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我并非独自奋战。卢氏县一高的郭新华老师、老一高的邹秀娟老师,他们如同并肩作战的战友,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每一年的贫困生资格初选,都是一场严谨细致的甄别之战。郭新华老师和邹秀娟老师以及我叫不上名字的老师们,凭借着对学生家庭情况的深入了解,总能精准地提供学生信息,帮助我们筛选出最需要资助的学生。 

我的同事麻蕾,在我们家访之后,一遍遍审核着学生提供的申请表信息,在她看来,串串银行账户信息,不仅是资金流动的桥梁,更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纽带。每一次敲击键盘的声音,都像是在为这些孩子的未来敲击出希望的节奏。在省市老促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的领导下,省老促会的张红燕主任、宋世望主任,三门峡市老促会王道胜主任、贺蕾主任等,他们都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给予了卢氏革命老区以最大的倾斜支持。20年的时光,我们因这份共同的使命而相聚,携手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卢氏县这片土地上,正是有了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众多爱心人士以及省、市各级老促会的齐心协力,才让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得以稳步推进,为老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让他们有机会追逐梦想,飞向更广阔的未来。

硕果累累:梦想绽放,感恩回馈

20年的大学生资助历程,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卢氏县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结出了累累硕果。

那些曾经在困境中挣扎的学子们,在爱心的滋养下,如破土而出的春笋,茁壮成长。他们怀揣着梦想,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踏入了心仪的高校大门。其中,不乏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985211名校,这些闪耀的名字,承载着学子们的汗水与希望,也见证了我们资助工作的成效。 

月流转,那些被资助过的学子们,有的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他们怀揣着感恩之心,奔赴各个领域,用自己的所学回馈社会。有的站在三尺讲台,成为传道授业的教师,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学生们前行的道路有的身着白大褂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为无数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有的站在法律的殿堂,手持正义之剑,为维护公平与法治而不懈努力,成为令人敬仰的律师;有的在科技与创新的浪潮中,成为筑梦未来的工程师还有的扎根基层,成为人民政府的一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家乡卢氏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从白旭东秘书长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我们资助过的一位学生,现供职于兰州大学马列主义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前不久刚刚被任命为该学院副院长。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异常兴奋,久久难以平静。

他们的故事,是我们资助工作最生动的注脚,证明了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而我,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心中满是自豪与感慨。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卢氏县老促会将继续前行,用爱与责任,为更多贫困学子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个被资助的孩子,都是老区未来的希望,是共和国“摇篮”里绽放的最灿烂的花朵。在这条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上,我们将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

雷燕,女,卢氏县人,现任中共卢氏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卢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曾被评为河南省老区工作先进个人,热爱文学,长期致力于卢氏县红色资源挖掘与保护工作,曾担任《卢氏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和《浴血春秋》副主编。

(责任编辑:李韵)


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