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三措并举强化保障 夯实老区建设工作基础
渑池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辖12个乡镇,人口30.4万人。从1927年开始,渑池县党组织先后领导了全县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革命活动几乎涵盖了全县的所有乡镇,留下了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豫西二地委二分区二专署旧址、豫西公学旧址、杜寺党小组和庙道会起义旧址、小孤山战斗指挥部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余处,属三类革命老区县。经河南省老促会建议,渑池县委同意,渑池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于2003年成立。经省市认定的老区乡镇有6个,分别是:南村乡、段村乡、坡头乡、仁村乡、英豪镇、果园乡,老区村人口12.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7.3%。
长期以来,渑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建设促进会自身建设,将其摆在老区建设的突出位置,从机构、人员、经费三方面全力推进,夯实老促会工作基础,推动老区建设工作高效开展。
一、强化机构建设,确保工作同频共振
渑池县委、县政府将老区建设工作列入县中心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
明确机构定位:老促会成立之初,即被明确为政府工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完成老促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登记办理,机构性质定为“机关(特殊情形)”。
配强领导力量:由县委副书记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名誉会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秘书长,保障老促会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同时建立领导成员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在全县机构压缩背景下,仍维持老促会机构性质不变,将年龄超限的原会长、副会长调整为名誉会长,任命刚退休的县政府副县长担任会长,进一步加强领导力量。
充实工作队伍:老促会成立后,从原扶贫办(乡村振兴局)安排一名领导和同志服务于老促会工作,今年,又从人大办、政府办抽调2名工作人员,加之6名退休人员,使老促会驻会人员增至10人,并进行详细的职责分工,保障了各项任务高效落实。
加强制度建设:老促会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形成了学习、调研、会议、出勤、财务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每年组织一至两次重大课题调研活动,研究老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每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分析会;要求县老促会作息时间、法定假日与县党政机关同步;严格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开支各项规定,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二、真心关爱支持,着力改善办公环境
2025年,针对老促会工作人员增加、办公室条件紧张的情况,县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水利局有关科室合并办公,为老促会新增办公室1间;同时县政府拨付专项经费,对办公室进行整修改造,并购置办公桌、沙发、柜子等办公用品,极大改善了办公条件。
三、注重经费保障,持续输入老区发展动能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发展专项经费保障,通过稳定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为老区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专项业务费稳步提升:老促会专项业务费自成立起即纳入县政府预算,从最初3万元增至2024年10万元,2025年县财政紧张情况下,仍优先拨付11万元。
设立专项发展资金:2010年起设立老区建设促进会专项资金,每年拨款100万元,用于老区宣传、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进一步拨付50万元用于老区发展专项基金,持续为老区发展输入动能,激发活力,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2025年,渑池县老促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牢记使命担当,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宣传、促进、协调、服务”职责,组织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2次,完成调研文章2篇,向5个老区村安排产业项目5个,资金120万元,组织企业向98个老区村捐献路灯227盏,申请资助医疗设施186件,向中国老区网和河南老区网投稿4篇,v观渑池媒体发表工作动态4次,申请省老区建设基金会资助特困学生圆了大学梦,为全县老乡村免费订阅《中国老区建设》杂志150份。初步完成全年任务。
(二〇二五年九月二日)
(责任编辑:张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