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镇:小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大发展
汝州市大峪镇老促会 王丁一文,兰好凡图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汝州市大峪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联村共建”为纽带,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探索“一主一辅多试点”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本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大峪镇的经验做法,为革命老区同类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产业图谱。大峪镇统筹全镇24个村资源,明确以花椒种植为主导产业(6000余亩),蜜蜂养殖为辅助产业(350余箱),连翘、果蔬、蔬菜育种等为试点产业,形成“一主一辅多试点”的梯度发展格局。通过差异化布局,避免同质竞争,实现资源互补。
(二)联村共建,凝聚发展合力。打破行政村界限,推动相邻村联合发展。例如,十岭、寨湾等村联合发展蜜蜂养殖,形成规模效应;田窑、范庄等村连片种植连翘800余亩,降低管护成本,邀请农业专家对花椒种植、蜜蜂养殖等提供统一技术指导,提升产业效益。
(三)试点先行,探索多元路径,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刘何村建设蔬菜大棚6个,发展高附加值农业;
邢窑村通过土地流转,探索“中草药+蝎子养殖”立体种养模式;下焦村依托科学造林项目,引入巴旦木种植200余亩,培育长期经济收益。

二、经验启示
(一)规划引领是关键:大峪镇通过全镇产业图谱统筹布局,避免了产业碎片化,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
(二)联村共建是抓手:跨村合作破解了单个村资源不足、规模有限的难题,形成“1+1>2”的效应。
(三)因地制宜是核心:根据各村实际选择试点产业(如蝎子养殖、巴旦木种植),充分挖掘本地潜力。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较短,花椒、连翘等产业仍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深加工不足。
(二)部分试点产业(如蝎子养殖)技术门槛高,需加强专业人才引进。
(三)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待深化,部分村民参与度不高。

四、对策建议
(一)延伸产业链条:引进花椒精深加工企业,开发蜂蜜、连翘等衍生产品,提升附加值。
(二)强化技术支撑:与科研院所合作,针对蝎子养殖、巴旦木种植等开展技术培训。
(三)完善利益分配:推广“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模式,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方式增强村民参与感。
(四)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打造“大峪花椒”“生态蜂蜜”等区域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大峪镇通过“小产业”精准发力,以“联村共建”激活集体经济“大发展”,为老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未来需进一步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责任编辑:张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