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网站首页/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

郸城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5-07-08 21:03:16  浏览量:90




郸城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态势

郸城县锚定市委率先建成农业强市“3个5”工作目标,聚焦“7个标准、1个基本模式”,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培育形成水产养殖、青年鸭、种鸡孵化、柳编、数字蔬菜等多元特色产业体系。2025年上半年,全县特色产业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7.8万农户增收,村集体年均增收11万元以上,通过“政府+企业+科研+农户”协同机制,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完善,为老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二、重点特色产业发展详情

(一)水产养殖产业:从“坑塘闲置”到“活水生金”

依托全县1.7万余亩坑塘资源,以“数字赋能+全链开发”推动转型。投入衔接资金3000万元,在19个乡镇建设“新型漂浮式网箱养殖”“坑塘工厂化分段式养殖”示范点,与河南丹湖水产合作在汲冢镇建成3000平方米设施渔业数字渔场,实现水质监测、投喂全智能化。创新“数字家庭渔场”模式,在巴集、秋渠等6个乡镇利用闲置宅基地、小片荒发展微型养殖,利润按“农户6:村集体3:企业1”分配,带动200余户年增收1.26万元,全域各模式养殖带动870余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4月,全省设施渔业观摩培训会在我县召开,“两高四低”(高收益、高科技,低投入、低门槛、低风险、低污染)模式获全省推广。

(二)青年鸭产业:从“单一养殖”到“全链增值”

构建“繁育-养殖-加工-电商”全产业链,辐射12个乡镇养殖青年鸭120万只,年产值3亿元,利润3000万元,带动110余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在张完乡李小集村试点“袖珍棚”模式,投入衔接资金50万元,利用村庄整治土地建设1座大型棚(养5000只)、13座袖珍棚(共养8000只),带动10户年增收50万元以上;中王村3户自建3座大棚,年增收16万元/户。配套钱店镇鸭苗厂(占地260亩)、虎岗乡饲料厂(占地50亩),年消耗秸秆3万吨,生产有机肥1.5万吨,形成“养殖-秸秆-有机肥”生态闭环。

(三)种鸡与数字蔬菜:从“传统种养”到“智能高效”

种鸡孵化产业园辐射养殖种鸡110万只,年产值2.4亿元,利润2600万元,建成全省最大钢化蛋基地,通过直播带货实现30%销售额,带动23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5万元。

数字蔬菜产业园建成619座冬暖式大棚,投入621万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配套水肥一体机、多参数传感器、AI病虫害预警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0%,水肥节约40%。订单种植5000余亩黄心白菜,亩产1.2万斤,亩均增收800-1000元,带动125户每户多收2万元,棚均年利润8万元。

(四)柳编产业:从“传统手艺”到“出口创汇”

在丁村等乡镇种植红芽博簸箕柳1万余亩,每亩年收入3000元,带动65个行政村集体年增收3000万元。坤德工艺品(省级龙头企业)牵头,免费培训3300名农户编织,产品远销中亚、东南亚,年创汇800万美元,手工费7-180元/件,残疾人从业者月均增收2600元,形成“良种繁育-原料种植-出口加工”全链。

三、保障措施与发展成效

一是要素保障坚实2025年投入衔接资金4900万元,发放富农产业贷348万元;整治土地3617.68亩,保障产业用地512.75亩,破解“资金、土地”瓶颈。二是科技品牌赋能与省农科院等3所院校合作4个项目,培育“土专家”36名;坤德工艺品获批省级龙头企业,8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新获绿色食品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11家企业申报“豫农优品”。三是联农带农显著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带动7.8万农户户均年增收2.4万元,68%的行政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

四、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推进水产产业园中药材初加工、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专项债项目,进一步完链补链;青年鸭产业园完善饲料厂、鸭苗厂配套,2025年总产值突破3.5亿元。

二、扩大“数字家庭渔场”至10个乡镇,新增袖珍棚50座,带动500户增收。

三、推动8家企业获批市级龙头,新增绿色食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提升品牌影响力。

郸城县将持续抓实特色产业,为老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郸城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张羽洁)

扫码分享文章